【舞蹈日誌】EX-亞洲劇團 : 2023 不可思議超好(Chhau Dance)舞蹈工作訪紀錄(附講座、座談問答)

前言:

EX-THEATRE ASIA/ EX-亞洲劇團日前於5月7 日,於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舉辦了『不可思議超好舞蹈工作坊』,內容包括了印度古典劇場講座、東印度超好舞蹈的肢體工作坊、以及印度籍婆羅多舞蹈藝術家的小品演藝。

此活動也是為該團,於接下來五月底即將演出的年度史詩大戲《कर्ण迦爾納》,做前行宣傳;讓喜愛藝術的台灣朋友們,有機會先熟悉多元文化的洗禮。

由於活動內容相當充實,加上場次與場地有限,售票一釋出,秒殺完畢。

當日舞林高手、戲曲愛好者雲集;台灣眾多印度古典舞蹈的老師們也紛紛出席,但在劇團總監和印度籍舞蹈老師面前,猶然只有被操到一臉菜色的份。

講座:『從印度文化與古典舞蹈談起』

活動一開始,由Ex-亞洲劇團的藝術總監/導演 江譚佳彥先生進行講座,介紹了印度古典劇場『從印度文化與古典舞蹈談起』:

繼續閱讀 “【舞蹈日誌】EX-亞洲劇團 : 2023 不可思議超好(Chhau Dance)舞蹈工作訪紀錄(附講座、座談問答)"

【Podcast訪談】晉聊些五四三:『印度 下一個世界工廠』

印度研究員劉季音聊印度,Podcast, Youtube頻道 皆可收聽

2023年四月份,受邀於晉聊些五四三節目,從印度首富安巴尼家族圖談起,聊聊印度相關背景文化與多樣性!

#印度:下一個世界工廠】

印度2022年GDP近3.5兆美元(約台幣107兆元),已躋身全球第五大經濟體,今年4月底,印度人口超過14.2億,正式超車中國,躍居全球之冠,「#世界工廠」換它當!

本集邀請到 旅印18年不間斷的台灣印度研究協會研究員、Niki Saraswathi南亞藝術傳承在台灣創辦人Niki,和我們聊聊,印度「一個國家,多個世界」的多元文化,以及經濟發速發展的第一手觀察。

想知道怎樣和印度人做生意、成為好麻吉 ? 如何讀懂 #印度人 的「真心話」和 #印度式英語 ?

快點下連結,和我們一起探索,既「精神分裂」又「魔幻寫實」、擁有「寬容侵略性」的印度文化

🛰️YT https://youtu.be/XuTFI8Kweqw

🎧Podcast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hr19yk107yp01uze91h3rjf

============================

繼續閱讀 “【Podcast訪談】晉聊些五四三:『印度 下一個世界工廠』"

【講座紀錄】《羅摩衍那》:貫穿印度與東南亞的理想國王原型與社會文化體現(附講座影片連結)

Ramayana: A Socio-cultur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archetype of ideal kingship in India and Southeast Asia

2022年九月,受邀於『組建台印學術鏈』,來聊聊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的羅摩王子這個『理想國王』、『理想之人』的人設與背後相關的思想,對於泛印度文化圈,包括印度與東南亞各國,有哪些層面的具體影響?

部份講座影片:

繼續閱讀 “【講座紀錄】《羅摩衍那》:貫穿印度與東南亞的理想國王原型與社會文化體現(附講座影片連結)"

【印度神話再述】印度史上最著名的兄弟賽事:戰神與象神跑三界

The famous race between two brothers: Kartikeya and Ganesha

印度的傳統中,孩童是豐饒、繁榮的象徵,在大量的傳統故事中,也有許多關於小孩的重要傳說。但其中最受歡迎的『孩童』,莫過於濕婆神的兩個兒子。

濕婆神與雪山女神帕爾瓦蒂共組的家庭裡,共有兩兄弟。

他們分別是:

俊俏英挺的戰神-鳩摩羅(Kartikeya),象徵抵禦外侮的力量;以及象頭人身挺著個大肚腩、外型討喜的象神迦尼薩(Ganesh),象徵著福德智慧與財富。

這兩兄弟是隱士濕婆神,贈與這個世俗世界,最具體的精神力量的展現。

(至於誰是大哥?誰是弟弟,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繼續閱讀 “【印度神話再述】印度史上最著名的兄弟賽事:戰神與象神跑三界"

【神話生活美學】濕婆神的眼淚:金剛菩提子(Rudraksha)

什麼時候,才會有那一滴珍貴的眼淚從眼角滑落?

或許只有當我們內心最深處的琴弦被觸動時,感受到了深刻的悲傷、痛苦、喜悅和感動;或是當我們終於明白、領悟的時候。那一滴淚,從心底湧現,體現了對情感的珍貴理解,並透過眼睛、從眼角滑落,溫柔地釋放出來。

濕婆神流下了慈悲的眼淚

在濕婆神深度的冥想中,領悟到眼前這個物質世界充滿了苦難,而眾生就在苦海之中,無法自控的生、老、病、死,不斷循環,沒有喘息的片刻。他為受困於物質世界的生靈而沉思,祈願他們能夠脫離這樣的痛苦,達到真正的幸福。當濕婆神從冥想中張開了雙眼,一滴眼淚,於是從他眼角垂落。

繼續閱讀 “【神話生活美學】濕婆神的眼淚:金剛菩提子(Rudraksha)"

【節慶】火與水之間的繽紛色彩:印度荷麗節(Holi)之春神來了

非泛印度文化圈的荷麗節Holi Festival

印度荷麗節,又廣泛被稱之為『灑紅節』或『色彩節』,是個充滿繽紛色彩與活力歡樂的節慶。相對於基督教文化以復活節來對應萬物復甦的春季,印度教對春天的回應即是荷麗節;這也是暨秋季的排燈節(Diwali)後,印度曆法上的第二大節慶。即便在寶萊塢電影中,荷麗節場景經常成為重點吸睛的娛樂片段;以及丟擲七彩色粉的遊戲,也使得荷麗節的盛名遠播至海外,受到非印度文化圈的外國人群喜愛。然而,出乎想像的是,即使荷麗節是基於印度教典故的節慶,但卻不像排燈節一樣,廣泛被整個泛印度文化圈所共同慶祝。

換言之,除了北印度外;在南印度,只有卡納塔卡邦(Karnataka)積極參與,而其他南印度地區,荷麗節活動並不流行,且對於荷麗節有著不同的詮釋,或不同方式進行慶祝。

克里希納與愛人拉達嬉戲於荷麗節(神話劇截圖,根據著作權法為合理的使用範圍)

繼續閱讀 “【節慶】火與水之間的繽紛色彩:印度荷麗節(Holi)之春神來了"

【印度神話再述】分離之苦:《羅摩衍那》裡孝子耳聰被殺事件

The Story of the Killing and Death of Shravana Kumara in Ramayana

史詩《羅摩衍那》整體的故事開展,其背後之驅動力在於『分離』。從故事的一開端,十車王的繼承人、優秀的羅摩王子被迫放棄王位,必須流放於森林十四年,以兌現十車王之於后妃吉迦伊的承諾之時,就開始了故事裡的第一個分離之苦。表面上這個分離來自於十車王過去賜予吉迦伊的恩典,但這位老國王的心碎,其實源自於一段不光彩的黑歷史、不為人知的詛咒:那就是孝子耳聰(Shravana Kumara)被殺事件。

孝子耳聰(Shravana Kumara)與十車王之間的恩怨情仇,成為日後十車王骨肉分離的因果。(圖:印度日曆 根據著作權法,為合理使用範圍)

繼續閱讀 “【印度神話再述】分離之苦:《羅摩衍那》裡孝子耳聰被殺事件"

【印度神話再述】黑天神降蛇記:克里希納舞鬥卡里亞

The Story of Krishna’s dancing on serpent Kaliya

克里希納(Krishna)是保護神毗溼奴(Vishnu)的第八個人間化身(avatar),在印度神話故事中,一直是個迷人討喜的存在。英俊優雅、充滿魅力、機智、賦有藝術造詣與智慧、極具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印度每一個家喻戶曉的經典故事裡,克里希納盡責的扮演了守護大地與眾生的角色;他非凡的智慧與勇氣充分展露,不僅僅是面對緊急危難的時刻,更多是在枯燥繁瑣的日常生活裡,讓適度的幽默風趣為人們的生活帶來喜悅與醒悟。他的每一件事蹟也成為具有教育意義的典範,是為經典,長久流傳於人群之中。

『克里希納擊敗巨蛇卡里亞』(Krishna Conquers the Serpent Kaliya),《薄伽梵往世書》頁面畫作,1775年。不透明水彩,金色。目前收藏於美國布魯克林博物館。

繼續閱讀 “【印度神話再述】黑天神降蛇記:克里希納舞鬥卡里亞"

【印度神話再述】解密大象神:象頭神-迦尼薩的出生之謎

濕婆神見到失控的女神,開始意識到了自己的麻木與冷漠。祂自己有著獨處與孤獨的需求,卻沒有考慮妻子的需求。濕婆神之所以不認識維那亞卡,是因為祂對女神閉上了雙眼。而由而女神一手創造出來的維那亞卡,之所以不認識濕婆神,是因為女神由於丈夫的冷漠,也對其閉上了雙眼。

靈性實相,沒有透過物質,無法被體驗與實現。若物質沒有靈性的驅動力,生命沒有進化,亦沒有真正的活過。

象神迦尼薩(Ganesha)是印度神話中,令人無法忽略的存在。祂有著極度討喜吸睛的外型:可愛的大象頭、圓滾滾的身軀,時而慵懶、時而銳利的眼神。展現出的性格,合群隨和卻又獨立強大;博學睿智下,卻有著對父母與真理的服從。奮筆疾書的學者模樣,也不落下對甜食渴求的軟萌樣。

不論在印度或東南亞各國、印度教或密宗等跨文化區,象神都被視為去除障礙之神、財富與智慧兼具的福德之神。人們面對任何困難時,首先想到象神。學子讀書考試,向象神祈求。表演者在進行演出前,或商人從事商業活動前,也要先禮敬象神,祈求順利。究竟象神身上有著什麼祕密,讓人如此信服?為什麼擁有象頭人身?又為什麼是財富與智慧的象徵?

今天一起來解密象神迦尼薩!

2022年八月,於印度喀拉拉邦,慶祝象神節。

感謝『解鎖地球 | 旅行、歷史、文化 Podcast』提供圖片。

首先,我們將先從象神的出生談起。

繼續閱讀 “【印度神話再述】解密大象神:象頭神-迦尼薩的出生之謎"

【印度鬼話再述】印度教三體論:亡者的旅程

Three Bodies Doctrine in Hinduism: The Journey of the Death

印度教的葬禮有著雙面性,也就是同時宣告死亡與再生。火化掉身體,是明確告知死者,其已經死亡;必須啟程前往死神閻摩之域,切莫停留於活人之境,造成秩序混亂。灰燼送入水中,也是對亡者保證,生命將重新再來,不會被世界遺忘。
 

關於生命的三體論,可歸屬於印度神秘主義理論。此圖為19世紀,瑜伽經文中,以圖示意,人體中負責感知的微細身以及系列脈輪的呈現。(圖:Sapta Chakra, cc )

葬禮的神聖性與功能性

在前一篇『倒吊的亡靈:起屍鬼維塔爾(Betal)』一文中提到,印度教的葬禮有著雙面性;也就是說,同時宣告了死亡與再生。透過火葬場,將已失去生機的肉體,全面性地摧毀殆盡,這除了明確告訴死者,其已經死亡外;同時也催促著亡者盡速啟程前往死神的閻摩之域,莫有停留於活人之境的念想,以避免秩序的混亂。火化後的灰燼被送入聖河水中,是重生的象徵;這是承諾亡者,生命將經過子宮的通道,重新返回世上,不會被世界遺忘。因此,葬禮的操辦,於此觀點中,體現其重要性:不僅是為亡者與生者之間的生活,清楚劃分區隔;也給予亡者祝福,鼓勵引導他們在失去身形後,繼續生命的旅程。

繼續閱讀 “【印度鬼話再述】印度教三體論:亡者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