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慶】火與水之間的繽紛色彩:印度荷麗節(Holi)之春神來了

非泛印度文化圈的荷麗節Holi Festival

印度荷麗節,又廣泛被稱之為『灑紅節』或『色彩節』,是個充滿繽紛色彩與活力歡樂的節慶。相對於基督教文化以復活節來對應萬物復甦的春季,印度教對春天的回應即是荷麗節;這也是暨秋季的排燈節(Diwali)後,印度曆法上的第二大節慶。即便在寶萊塢電影中,荷麗節場景經常成為重點吸睛的娛樂片段;以及丟擲七彩色粉的遊戲,也使得荷麗節的盛名遠播至海外,受到非印度文化圈的外國人群喜愛。然而,出乎想像的是,即使荷麗節是基於印度教典故的節慶,但卻不像排燈節一樣,廣泛被整個泛印度文化圈所共同慶祝。

換言之,除了北印度外;在南印度,只有卡納塔卡邦(Karnataka)積極參與,而其他南印度地區,荷麗節活動並不流行,且對於荷麗節有著不同的詮釋,或不同方式進行慶祝。

克里希納與愛人拉達嬉戲於荷麗節(神話劇截圖,根據著作權法為合理的使用範圍)

繼續閱讀 “【節慶】火與水之間的繽紛色彩:印度荷麗節(Holi)之春神來了"

【節慶與文化意象】雨季的節慶:印度蛇節Naga Panchami

與生態共存的蛇節

今日是印度的蛇節(Naga Panchami),也是室羅伐拏月(Shrawan)中第一個重要的節慶。根據印度傳統曆,室羅伐拏月是一年中的第五個月,也是雨季的第二個月;由於正值西南季風的到來,對於印度次大陸而言,在節氣和文化上皆有重要的影響力。

蛇節(Naga Panchami)是個結合傳統文化與生態意義的節慶;在印度和尼泊爾各地,由印度教徒、佛教徒與耆那教徒共同慶祝。根據傳統曆法,蛇節的相關祭祀是跟著月相走,時間點落在室羅伐拏月的新月後的第五日(Panchami)。2022年的蛇節,就在今日8月2日。

守護財寶與神秘力量的白蟻丘眼鏡蛇王(圖:印度月曆圖像)
繼續閱讀 “【節慶與文化意象】雨季的節慶:印度蛇節Naga Panchami"

【節慶】 濕婆之夜(Maha Shivaratri):即將開始的黑暗神聖之夜

透過與帕瓦蒂的結合,讓濕婆從隱士轉變成居士、從『拒絕』締造出『連結』;在入世中保有超然,在出世時同時關懷世俗。讓精神與肉體和諧、自我和神聖之間達到自在平衡。

2022濕婆之夜 (圖片 CC)

今晚(3/1)是一年當中最神聖的濕婆之夜,也是結束冬季的時刻。

這是一個以世俗角度來看,怎麼樣都稱不上吉祥的日子。

根據印度傳統陰曆,最神聖的濕婆之夜發生於陰暗的半月週期;傳統相信,在這個神變的時刻,最可能探究到所謂神奇的奧秘、或者獲得神秘的力量。

相較於印度其他大小節慶皆在白日大肆狂歡慶祝,濕婆之夜則是黑夜來臨之時,才是暖身活動的開始。沒有歡樂的歌舞與華麗的裝扮,亦沒有美食相伴,反之,人們必須素衣禁食、聆聽教導、靜坐冥想,安靜的守夜。歌唱與舞蹈,在此時此刻,在濕婆神面前,重新顯現出其神聖誓約,是為奉愛靜心的祈禱儀式。換言之,寧靜與自省才是這個節日的主軸。

繼續閱讀 “【節慶】 濕婆之夜(Maha Shivaratri):即將開始的黑暗神聖之夜"

【2021聖誕節】那些關於在印度聖誕節的五四三

香蕉芒果聖誕樹、受尊敬的聖誕爸爸、豬肉聖誕大餐、星星紙燈、聖誕節是我們村裡的最好

聖誕節濃厚的氛圍也帶來了一份自省、感恩、分享、家庭團聚與保持寧靜等重要訊息。這些是任何民族,不論是否為基督教或天主教信徒者,在一年將盡之際,都共同需要的需求。

在印度怎麼過聖誕節?喀拉拉邦歡渡聖誕節一景

聖誕節是全球共同慶祝的節日。雖然現今普遍慶祝聖誕節的現象,主要在世俗與商業上的意圖更多於宗教上神聖的精神連結;然而,到了歲末,聖誕節濃厚的氛圍也帶來了一份自省、感恩、分享、家庭團聚與保持寧靜等重要訊息。這些是任何民族,不論是否為基督教或天主教信徒者,在一年將盡之際,都共同需要的需求。

眾所皆知,由於印度種族與宗教文化上享有豐富的多樣性,一年365日中,幾乎接近天天是節慶了。在眾多的大小節慶中,尤其是宗教節慶,聖誕節反而相對小眾。在印度,信仰天主教的人口數佔總人口數的1.55%;基督教則約2.3%。這看似不起眼的數字,但以印度約莫13億的總人口數來換算,這1.55%與2.3%也各自代表了兩千多萬的人數了(也就是說大約兩個台灣的總人口數數量)。

在印度信仰基督教與天主教的社群,主要落在西部的孟買、西南的果亞邦、南部的喀拉拉邦,以及東北各邦,如:那加蘭邦、梅加拉亞邦、米佐拉姆邦、阿魯納查邦等。

繼續閱讀 “【2021聖誕節】那些關於在印度聖誕節的五四三"

【印度神話中的致富祕笈】:吉祥天女與不吉祥天女

排燈節相關系列文章 (二)

最新一代影視版的不吉祥天女-阿拉克希米的造型非常視覺系,比起印度傳統的陰暗特質,更多呈現出西方文化裡陰暗人格之黑天鵝的味道。(Malika Singh)()

先前在介紹排燈節(Diwali)的文章中提到,財富女神又稱吉祥天女的拉克希米(Lakshmi),不僅是在排燈節節慶中扮演關鍵角色;且由於財富又吉祥,在南亞文化地區普遍倍受崇敬與歡迎。

然而,相較於拉克希米的盛名遠播,她的姊姊阿拉克希米(Alakshmi)便鮮少被人提起。

是的。吉祥天女拉克希米有個親生姊姊,她的名字叫做不吉祥天女;阿拉克希米。

繼續閱讀 “【印度神話中的致富祕笈】:吉祥天女與不吉祥天女"

【2021印度節慶】 排燈節系列文章(一): 帶來財富與吉祥的拉克希米女神 Lakshmi

願您沐浴於排燈節(Diwali/ deepavali)所帶來的光明,享有愛、光芒與富裕。
所有符合內在真實的願望都能顯現!
( 圖片)

象徵光明與富饒的排燈節

根據印度傳統曆法,依據月亮的軌跡計算,約莫每年的十月底至十一月中的期間,是雨季收穫過後,總計算年度收支的日子。同時也是新舊交替之際;為了期許有個更光明豐收的來年,南亞老祖先有智慧的『以光明許願,來渡掉黑暗』、『以流動金錢與感恩來創造富饒』、『以每日不同的儀式來界定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這個時期,在印度南亞地區,一盞盞成千上萬的油燈排列著,除了呼應傳統故事中,歡迎國民英雄羅摩王子(Rama)的歸來;或歌頌慶祝克里希納(Krishna)的英勇屠妖(Narakāsura)。這熒熒燭火所燃起的光明,同時也象徵著內在的自省、抵達心靈的寧靜;顯示了南亞子民時刻與宗教修身信念同在的生活哲學。

繼續閱讀 “【2021印度節慶】 排燈節系列文章(一): 帶來財富與吉祥的拉克希米女神 Lakshmi"

【神話生活美學】到底吃了什麼?南印度喀拉拉邦的『手抓蕉葉飯』(Sadhya)!

本文章以神話的意象重述歐南節的豐盛精神本質;介紹獨特的『手抓蕉葉飯薩迪亞』為主要文化依據,且分享作者受邀享用『薩迪亞』的文化體驗。

誰來晚餐?

根據印度傳統曆法,每年約莫在八月到九月、雨季過後的期間,是南印度喀拉拉邦歡慶當地年度豐收節的時刻,也就是歐南節(Onam)。歐南節象徵著豐收、繁榮、富饒;其緣由與喀拉拉豐富多元的農產環境與神話傳說有關。歐南節共為期十天;整個節慶中充滿了幸福、喜悅與富裕的氛圍。不但家家戶戶從裡到外,備滿了各式各樣色彩豐富、且具有文化意義的吃食與居家等佈置;同時,也根據傳統文化節奏,毫不馬虎地舉辦了一連串的舞蹈與祭祀等文化慶典活動。不論是喀拉拉人在屋前以各種五顏六色的花卉佈置了鮮花繪『普卡拉姆』(pookalam),或身著新衣、金飾,而或是開心盡情的購物;喀拉拉人在這些世俗且神聖的行為儀式裡,都刻意的喚起一種天生被上天庇佑、金錢物質自然流動的富裕繁榮感。

繼續閱讀 “【神話生活美學】到底吃了什麼?南印度喀拉拉邦的『手抓蕉葉飯』(Sadh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