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鬼話再述】倒吊的亡靈:起屍鬼維塔爾(Betal)

維塔爾,以倒吊鬼的姿態,詭異的笑容,注視著人間。因此在故事中,祂往往代表著『另一種聲音』的象徵。可能是突破社會框架的良知的聲音,也可能是黑暗的鬼魅之聲。

比起傳統意義上,與鬼怪相關連的嚴肅源由;當代的萬聖節,幾乎已全然淹沒於熱烈的造型變裝秀、和各種五花八門、歡樂的派對中。隨著萬聖節的世俗娛樂化,人們幾乎忘記,根據西方傳統,萬聖節俗稱為『亡者之日』。這是萬鬼造訪人間之時,也是人與鬼最靠近的時刻。在與陰間交界之際,人們透過祈禱,為在外遊蕩的亡靈祈福,同時幫助自己安然的度過這與黑暗交疊的一日。戴上面具的變裝,是不得已行走在外,避免鬼靈纏身的保護形式;而分送糖果零食,則是共同祈禱的回饋與分享祝福。

雖然在印度的神話或民間傳說中,並沒有全然等同萬聖節的傳統;但對於驅逐渡化遊蕩在人間不離開的鬼魂,也有相關的儀式與信念。祭祀亡者,意謂著安頓好鬼,這是全世界的文化都有的儀式。

倒吊在樹上的印度起屍鬼 (維基 cc)

印度神話中的死後歷程

在印度神話與民間傳統的世界,在一般正常的情況下,人的身體死亡後,靈體會帶著『未償盡債務』的記憶,渡過人界與冥界之間的交界河-瓦塔納河(Vaitarna)(註1),接著進入亡者之域,也就是死神閻摩的國度。據傳,瓦塔納河有淨化靈魂之功效;若亡者生前為正直良善之人,將會享受到潔淨清徹的水源。若亡者承載過多污穢承重的罪業,瓦塔納河在其眼中,將會是條恐怖血河。

進入冥界的靈魂,會像隻蝙蝠一樣,倒吊在『祖先之域』。等待後輩子孫,繁衍後代,以幫助祂們再度進入生命的輪迴。這樣的循環、互相捆綁的臍帶關係,往往是與這個家族業力未盡所致。也因此,在印度教的傳統裡,繁衍子嗣,為祖先進行祭祀,是子孫首要要務。印度祭祀祖先的時期,不同於我們華人的傳統,落在生發的春季;而是落在收斂的秋季。大概是雨季結束後、完成象神節祭祀,在杜爾迦女神的九夜節來臨前的中間時段。

被冥河,瓦塔納河所包圍的閻王殿

『閻王殿,死神』,約 1800 紙本素描、墨水和水彩,印度喜馬偕爾邦,目前收藏於美國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

不安的死者、流蕩在人間的亡靈

而未能通過瓦塔納河、未能進入亡者之域的鬼魂,是為不安的死者。繼續卡頓在人間,持續腐化,會干擾活人生活,甚至企圖控制人的意識與身體,來獲得某方面的利益,被視為惡靈。

印度教經典中與民間傳說中紀錄著,各種不安的鬼魂之類型:有的是不甘願死亡、對人間尚有留戀,不願意進入冥界。有的是葬禮不夠周全,讓其無法渡河遠行(註2)有的是本身罪業所致,受到怨恨詛咒,一身負擔過重,無法走入冥界。

在所有的鬼魂中,其中倒吊在墓地樹木上的起屍鬼,可說是印度文化圈中獨特的存在;也因此民間傳說中,有不少關於起屍鬼的故事集。

尼泊爾加德滿都的印度教徒,在特定祭祖的時節,在帕舒帕蒂納特廟( Pashupatinath Temple)的聖河邊進行祭祖儀式。(維基 cc)

倒吊在樹上的起屍鬼-維塔爾

起屍鬼,又名維塔爾(Betal),為卡頓在人間的鬼魂。平常藏匿在荒郊野外或森林深處的墳場中,倒吊在某些特定的樹上。以倒吊鬼的姿態,注視著人間,因 此在故事中,往往代表著『另一種聲音』的象徵。可能是突破社會框架的良知的聲音,也可能是黑暗的鬼魅之聲。

起屍鬼,顧名思義,為能夠附身在屍體上的鬼魂,能夠操控屍體,利用屍體進行某些目的,也能夠隨性的離開、拋下屍體。這與我們一般常聽聞的因屍體產生屍變的殭屍或吸血鬼,有所不同。也與一般附身,只依附活人的靈體也不同;起屍鬼只附身在屍體上。

民間傳說中,起屍鬼似乎是很兩面、不穩定狀況的呈現。有許多關於起屍鬼眾多邪惡擾人事件、把人逼瘋;但也有種說法:起屍鬼一般不會刻意到人生活的領域、禍害人間。在印度民間傳說的《故事海》中,起屍鬼被描述為原為濕婆神的親信,因偷聽故事(密法),而被詛咒為不生不死的起屍鬼。必須下凡歷劫,經歷所有的人間故事,方能打破『被詛咒的不朽』、蛻變後重生。也因此,起屍鬼在印度文化裡,在人們的心中,比起其他傳統鬼怪,有著多一分複雜的記憶情感,以及一種黑色幽默。

版主在今年九月,臺灣印度研究協會 2022年會暨『台灣印度研究新紀元』學術研討會,發表了起屍鬼相關的論文。

在印度有專門講述起屍鬼的故事集,內容為國王維克拉姆,承諾行密法的祭司,為其帶回一具被起屍鬼附身的屍體,行儀式用。他因此隻身走入黑暗森林中,遇上了起屍鬼維塔爾,成為那個被迫聽故事、與猜謎語的人。起屍鬼受到詛咒,成為不生不死的存在,也成為一個必須不停說故事的鬼。於是維塔爾便趴伏在國王背上,一遍又一遍的講著故事。在黑暗森林中,耳朵邊不停傳來的鬼語故事,以及必須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的追回起屍鬼,國王和起屍鬼的互動,讓他們共同開啟了靈性意識上的煉金旅程。故事最後,兩者都得到了救贖與成長。

在印度果亞(Goa)有座Shree Betal Temple。在這裡,起屍鬼維塔爾被視為陪臚(Bhairava)、為濕婆神憤怒相的化現,而接受祭拜。(維基cc)

這些有趣、又帶些恐怖元素的幽默詼諧鬼故事,千年來在印度持續受到熱烈的歡迎。國王與起屍鬼的故事,也是許多印度朋友童年的回憶;既是童年陰影也是快樂泉源!

這一篇算是正式開啟了印度鬼話系列,雖然其中也有許多神話元素參與,但主要是民間故事為主體。印度民間故事因地域多元、語言複雜,表達藝術眾多,顯得非常有趣!以後有機會分享相關主題。

註1: 瓦塔納河相當於希臘神話中的冥河(Styx)或守誓河。在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中的朝聖情節之章節中,將瓦塔納河具象化,說明此河是從位於印度中西部、地質年齡較老的溫迪亞山脈升起,經過印度東部的奧里薩邦,成為該邦的拜塔拉尼河,流入孟加拉灣。

註2: 因此印度教的葬禮(火化後入水流)有「雙面性」宣告:告知死者,你已死去、結束此生。同時宣告亡者將會重生、讓其能放下牽掛。

About Me

Niki Saraswathi 劉季音
智慧告急,固與智慧女神同名
自2000年起旅印,18年間未間斷,正好見證了印度奇特的崛起。
學術專長為文學與文化研究。領域為神話分析、舞蹈表演藝術、當代文學與電影。
昔為印度古典舞蹈舞者、舞蹈創作者。
現任台灣印度研究協會研究員

【印度鬼話再述】倒吊的亡靈:起屍鬼維塔爾(Betal)” 有 1 則迴響

  1. 引用通告: 【印度鬼話再述】印度教三體論:亡者的旅程 – Niki Saraswathi 南亞藝術傳承在台灣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