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2019年8月13日南亞觀察站 【印度古典舞系列】
https://southasiawatch.tw/【印度古典舞系列四】聖潔的野台戲藝術:庫奇普/
上集連結處【印度古典舞系列四】聖潔的野台戲藝術:庫奇普迪舞蹈 Kuchipudi(上)

安德拉邦歷經伊斯蘭教的入侵、殖民時期英國政府與基督教對傳統舞蹈的禁令,庫奇普迪舞蹈藝術在動盪的大環境中,逐漸凋零隕落。直到20世紀,印度舞蹈復興改革運動興起,庫奇普迪舞蹈得以重生。其中Vedantam Lakshminarayana Sastri大師(1886-1956)是一位有影響力的人物,他領導了庫奇普迪舞蹈的重建和復興等工作。而他的學生,也是另一位著名的Vempati Chinna Satyam大師,也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且獲得印度政府頒發的蓮花裝勳章。他是第一位將女性引入庫奇普迪舞蹈藝術的老師,也是第一位推出在保持戲劇主題傳統的同時,進行獨舞項目的老師。他的舞劇獨特之處,在於根據神話故事加上當代印度文學,精心編排而來的。1958年,印度最高國家音樂舞蹈學院(Sangeet Natak Akademi)正式認證庫奇普迪舞蹈為印度古典舞蹈,且將之推向國家舞台。
與印度其它古典舞蹈相同,根據《樂舞論》,庫奇普迪舞蹈分為純舞蹈、舞蹈敘述以及戲劇等項目。雖然其主要為獨舞演出,庫奇普迪舞蹈與舞蹈劇傳統仍有很強的連結。它結合了語言、啞劇和純舞蹈的元素,具有詮釋性又具有抒情性,以及抽象舞蹈的排序。庫奇普迪舞蹈融合了奧迪西舞蹈的感性與流線性,與婆羅多舞蹈的幾何條線結構。其快節奏的腳步,和有如雕像般的姿態、具有獨特風格的啞劇、使用手印與微妙的臉部表情敘說故事,加上非凡的演技與舞者的口白對話,為庫奇普迪舞蹈增添了極大的魅力。它同時仍保有虔誠的精神、強調戲劇性的表達,在嚴謹中帶有活潑、不失彈性的風格,受到廣大的歡迎。
除此之外,庫奇普迪舞蹈另一個亮點是Tarangam。在此舞目中,舞者腳踩黃銅盤,腳抓盤邊緣,跟著極複雜快速的節奏,靈巧地舞動。同時頭頂著一壺水,手拿著燈火,腳踩盤滑行中,仍保持水不灑、燈不滅。據說,頭頂水壺的特技靈感來自於創世紀神話中,宇宙乳海的故事;若灑出水壺中小小一滴水,人間可是一場大災難呢。這看似極具娛樂效果的雜耍特技,實為藉由舞者高度專注力,以身體極度的平衡,來達到一種寧靜忘我的境界。雖然在現代許多庫奇普迪舞蹈藝術家認為這類的表演,來自於過往表演者不得已的謀生打賞文化,有損於其古典藝術的形象,但不能否定的是,舞者其高超的技巧時常讓觀眾驚嘆不已、極具吸引力。到了現代,透過先進的舞台技術與藝術家本身的創意,過去讓人質疑的雜耍元素,搖身一變,成為庫奇普迪舞蹈極具魅力、獨樹一格的亮點。如:印度知名的婆羅多舞蹈暨庫奇普迪舞蹈天才藝術家瑪麗卡薩拉巴伊(Mallika Sarabhai),甚至能以庫奇普迪舞蹈的腳步技巧,和著音樂節奏,在舞台的沙堆中,用舞步畫出一幅幅令人驚豔的大象和孔雀沙畫。明顯的,除了庫奇普迪舞蹈,絕無僅有。
傳統上,庫奇普迪舞蹈結合了舞蹈技巧、手印、語言和歌曲;因此舞者必須同時精通音樂舞蹈等表演技巧,以及各種語言和文本,是非常嚴格的訓練。
另外,庫奇普迪舞劇像現代影集一樣,有單集故事或一系列的劇集。獨舞敘述部份,包括常見的曲目有Sabdam、Bhama kalapam、Padams 以及 Tarangams。舞劇本身具備廣大的戲劇視野,舞者能多方詮釋一個舞劇中的各種角色。庫奇普迪舞劇同時亦強調拉莎美感經驗,透過一連串獨具風格的戲劇表達,激發觀眾的情感共鳴,達到心靈上極美的意境。最初庫奇普迪舞劇在露天臨時搭建的舞台上進行,舞蹈全由男性獨占;至今,隨著庫奇普迪舞劇從鄉村舞台進入藝術舞台,女性舞者的加入,也讓庫奇普迪舞蹈更加明亮活潑、充滿美麗優雅。


音樂
庫奇普迪舞蹈音樂多伴隨著南印度卡納蒂克音樂,語言部份大多為泰盧固語為主,有時亦會使用梵語。使用的樂器多為叮響、手擊鼓Mridangam、小提琴、弦樂器Tambura以及長笛等。
服飾
服裝方面,男性舞者多半身著腰部垂下的單個褶皺布Dhoti,若反串為女角者,則著裝舞蹈紗麗。女性舞者的服裝非常鮮艷精緻,與婆羅多舞蹈紗麗非常相近,前面縫有褶皺扇,來突顯腳部動作。鑲有珠寶和鮮花的長髮辮造型是庫奇普迪舞蹈的特色,與婆羅多舞蹈相比,顯示出區域風格的不同。但兩者都有類似的髮飾和臉部飾品,皆具有象徵性;例如:太陽和月亮的飾品為靈魂和自然物質的二元象徵。珠寶包括頭飾、耳環、鼻環、臂環、項鍊等,以及帶有小鈴鐺(Ghungroo)的腳鈴。其他戲劇服裝道具,包括了特殊造型的孔雀羽毛頭冠、頭頂平衡的圓底水壺、黃銅盤等等。

結論
庫奇普迪舞蹈誕生於農村和開放性露天舞台的起源,注定了其吸收各種世俗生活的創意元素、以及以人們務實的基層生活模式、與神交融的特質。相較於其他源自於神廟,按照儀式,在神聖空間舞動的神聖舞蹈,如婆羅多舞蹈;庫奇普迪舞蹈的簡樸和聖潔,隱藏在其開放性且多樣化、活潑的外表之下。庫奇普迪舞蹈因此相較其他古典舞蹈,結合了更多的民間舞蹈元素、雜耍元素;在強調神性的信念中,也同樣突顯出人味的精神。人們實際生活的精神,無聲無息的融入這美麗的舞蹈;人們在表達對神的信仰的同時,也藉由從生活中得來的靈感創意,為自己的生命發聲,這也是庫奇普迪舞蹈獨特、可愛之處。近代以來,庫奇普迪舞蹈逐漸以古典舞蹈的身份走向國際舞台,亦吸引了外國學生前來學習。例如:國際著名的美籍印度舞蹈家Ragini Devi的女兒Indrani Bajpai,亦是位知名優秀的庫奇普迪舞蹈家。而庫奇普迪舞蹈掀起的文藝浪潮,也讓安德拉邦在地的有志之士,在2015年發起將庫奇普迪舞蹈的出生地、克里西納區的庫奇普迪村,設為「智慧遺產村」。庫奇普迪舞蹈無疑地成為安德拉邦的驕傲、最閃耀的代言人。
相關影片
印度知名的庫奇普迪舞蹈明星Sandhya Raju,是內文中所述當代大師Vempati Chinna Satyam的學生。這三分鐘的影片裡,演繹了踩銅盤的純舞蹈Tarangam、敘述舞蹈奎師那的故事,以及史詩《摩訶婆羅多》中擲骰子賭博的場景。
頭頂水壺、腳踩銅盤的Tarangam舞碼,庫奇普迪雙人舞
參考文獻
- “Andhra Pradesh.” Map of India. https://www.mapsofindia.com/andhra-pradesh/ Goyal, Anuradha. “Kuchipudi Village – Dance Village Of Andhra Pradesh.” Inditales: Travel Blog from India. https://www.inditales.com/kuchipudi-village-andhra-pradesh/ (Retrieved March 2, 2017. )
- Kothari, Sunil. “Kuchipudi.” Indian Dance: The Ultimate Metaphor. Chicago: Art Media Resources Ltd, 2000.
- “Kuchipudi.” Center for Cultural Resources and Training. http://ccrtindia.gov.in/kuchipudi.php
- Reddy, Raja. Kuchipudi. New Delhi: Wisdom Tree Publishers, 2015. Sarabhai, Milika. Understanding Kuchipudi. New Delhi: Indira Gandhi National Center for the Art, 1992.
- Venkataraman, Leela. “Kuchipudi.” Indian Classical Dance: Tradition in Transition. Delhi: Roli Books, 2004.
延伸閱讀:【印度古典舞系列四】聖潔的野台戲藝術:庫奇普迪舞蹈 Kuchipudi(上)
© 此篇文字著作權屬於Niki Saraswathi ,若須引用,請先告知。
© 2019 Niki Saraswathi All Rights Reserved
勿擅自挪為己用,如:個人文章發表、講座、上課講義、表演文宣等任何商業或非商業用途。
請參閱: 『部落格常見錯誤著作權概念及常見授權方式』
引用通告: 【印度古典舞系列四】聖潔的野台戲藝術:庫奇普迪舞蹈 Kuchipudi(上) – Niki Saraswathi 南亞藝術傳承在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