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神話再述】黑天神降蛇記:克里希納舞鬥卡里亞

The Story of Krishna’s dancing on serpent Kaliya

克里希納(Krishna)是保護神毗溼奴(Vishnu)的第八個人間化身(avatar),在印度神話故事中,一直是個迷人討喜的存在。英俊優雅、充滿魅力、機智、賦有藝術造詣與智慧、極具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印度每一個家喻戶曉的經典故事裡,克里希納盡責的扮演了守護大地與眾生的角色;他非凡的智慧與勇氣充分展露,不僅僅是面對緊急危難的時刻,更多是在枯燥繁瑣的日常生活裡,讓適度的幽默風趣為人們的生活帶來喜悅與醒悟。他的每一件事蹟也成為具有教育意義的典範,是為經典,長久流傳於人群之中。

『克里希納擊敗巨蛇卡里亞』(Krishna Conquers the Serpent Kaliya),《薄伽梵往世書》頁面畫作,1775年。不透明水彩,金色。目前收藏於美國布魯克林博物館。

這位總是神色自若、怡然自得,悠遊於田野間的瀟灑牧童,是印度人心中永恆的夏日微風。根據經典所描述,克里希納身上共有64處美好的品質,其中四點,連保護神毗溼奴本尊都從未彰顯過。他自帶人格魅力、態度悠然自得,是個具備情商以及掌握世間本質與表演技巧的表演者;他的周圍總圍繞著具有奉愛信念、對神有信心之人。他透過吹笛技巧,能召喚吸引宇宙中所有的存在;以及擁有俊美出眾的外貌與無懈可擊的好人緣。

克里希納的『懷柔』特質與手段,在印度的萬神殿中,無疑是個相當獨特、顯耀的存在。相較於毗溼奴的其他化身,更多展現出男性之於社會與道德的嚴謹、恪守法教、維護秩序,甚至是陽性的暴力面;克里希納更像個魔術師,巧妙的將陽性特質,像是變魔法一樣,換一種柔性、更加具有彈性與藝術性的方式去實踐落實。

特別是克里希納的前半生,身為男性,他更是毫不扭捏造作的,展現出他與自然之母的親密。不論是與養母的親密互動、和愛人拉達之間細膩的愛戀關係,或與牧童、牧羊女們輕鬆的玩耍片刻,克里希納展露出更多人性中的情感與愛的能量。這是來自於心的無限力量;輕鬆專注於當下,強大的力量猶如搭在弓弩上的箭,順勢而發,強而有力,而非源自理智的強制規範或頭腦發力。

這個時期,克里希納身為大地女神的守護者,留下了一些輕鬆有趣、卻寓意深遠的小故事;皆都被紀錄在印度教的經典《薄伽梵往世書》中。 其中最著名的是與舞鬥巨型毒蛇-卡里亞(Kaliya)的故事

潔淨的亞穆納河來了不速之客

『克里希納擊敗巨蛇卡里亞』,18世紀,康格拉繪畫風格,收藏於印度新德里博物

巨型多頭毒蛇-卡里亞

卡里亞是條兇猛的多頭巨蛇,原居住於蛇界-羅摩納卡洲(Ramanaka Dwipa )。羅摩納卡洲原本是個生態平衡的環境:蛇族接受人類的崇拜與供養,作為回報,蛇類不傷害人類,助其農地肥沃。蛇族也將部份供養贈與天敵金翅鳥,以獲取雙方在生存上的和諧。直到一日,長期得到滋養、感到日漸強大的巨蛇卡里亞,親手打壞了和平。牠攻擊了金翅鳥,並囂張的吞食了鳥族,這引發了蛇族與鳥族之間的戰爭。最後,卡里亞不敵戰敗,落荒逃至沃林達文(Vrindavan )的亞穆納河(Yamuna)中。金翅鳥因故受到詛咒,除非面臨死亡,否則無法踏入沃林達文一步;因此逃匿至此的卡里亞,僥倖得以保全性命。而沃林達文正是克里希納童年時期的居住之地,故事也自此展開。

『克里希納舞鬥卡里亞、蛇妻們的求饒』,印度,1640年,收藏於印度哥達博物館(Government Museum Kota)。

被毒害的亞穆納河

自從卡里亞悄悄藏匿於亞穆納河的一處彎道湖泊中,這裡原先甜美的湖水,便開始變了調。牠釋放出毒液,讓四方的湖水沸騰,水中生物遭受毒害,空氣中也飄散著有毒氣體,鳥獸都無法靠近。滋養的水變成致命,一片草葉落入,都會瞬間枯萎。

一切變成死寂,只剩下岸邊一棵形單影隻的噶當巴樹(Kadamba)(註一),依舊佇立不搖。

這日風光明媚,克里希納與他的牧童小夥伴們,正快樂的嬉戲玩耍於田野間,他們拋擲著球,連同小牛們一起玩得不亦樂乎。等他們感覺口渴了,起身來到湖邊取水喝,卻赫然發現,原本清澈美麗的湖水,已變成可怕的毒黑色。

眾人頓時憂容滿面,低下頭來,非常沮喪。亞穆納河女神受到傷害了!毒蛇污染了滋養與淨化的水源,讓眾人不但面臨生存上的危機,情感與精神上也備受打擊!

於是,克里希納勒上腰帶,跳上了岸邊的噶當巴樹,他看到了藏匿於水中的作始俑者-卡里亞,接著縱身一躍,潛入了湖底深處。這個調皮又充滿活力的男孩,刻意在水中四處游來游去、大肆發出喧鬧的聲音,讓毒蛇感到不安。牠感受到了威脅,於是開始衝向克里希納,發動攻擊。

卡里亞一口吞噬了克里希納,卻沒料掉,這個被含咬在蛇口中的小子,一點都不簡單!他像變魔法一樣,逐漸膨脹變大,這讓卡里亞感到巨大的壓力,不得不鬆開嘴巴,將他吐出。

在反轉之際,克里希納轉身撲向卡里亞。他動作敏捷,有如一隻金翅鳥,快速兇猛的抓緊住一條蛇!他高高的躍起,降落在卡里亞開展的蛇冠上,輕鬆自在的跳起舞來!

卡里亞的多個蛇頭,於是成了克里希納的舞蹈場!

印度庫奇普地古典舞者,演繹此故事橋段。(photo credit by Jean-Pierre Dalbéra CC)

印度古吉拉特邦斯瓦米納拉揚派Swaminarayan temple)神廟造景雕像( photo credit by Nizil Shah, cc )

克里希納在蛇頂上的宇宙之舞

克里希納和著節奏、歡快的在不同的蛇頭上來回跳動、舞蹈。眼下明明是個你死我活的生死決鬥,卻瞬間變成滑稽逗趣的場面。卡里亞的蛇腦袋,被克里希納舞動的雙腳,踢到頭昏眼花,口吐鮮血,神情非常無助沮喪。牠四處掙扎,想要反抗,卻被多變的舞蹈動作,搞得頭暈目眩、在快速的節奏與律動中,動彈不得。湖裡激起的水浪,重重的拍打在岸上,風和水形成了音樂節拍,提供了伴奏,與克里希納腳踏的舞步一致。在無情的舞步重擊下,卡里亞失去了知覺,敗下陣來。

克里希納舞鬥毒蛇卡里亞,是印度神話中,相當著名的宇宙之舞之一。他降伏惡龍的方式,帶著一種迷人愉悅的品質。勝利之舞在於,不論處在創造或毀滅當中,都能穩定的節奏,保持優雅、輕鬆專注的『投入一場遊戲之中』(註二)。

克里希納拎起的卡里亞的蛇尾巴,呈現勝利姿態。這時,卡里亞的蛇妻們游了過來,雙手合十,向克里希納求情,請求他赦免卡里亞的罪過。

克里希納戰勝卡里亞的經典勝利之姿。13世紀,克里希納雕刻,攝於印度卡納塔卡邦的Lakshminarayana寺廟。(photo credit by Bikashrd, cc )

克里希納戰勝卡里亞的經典勝利之姿

南印度,14世紀,青銅雕像,展於德國民族學博物館

沒有拔毒、沒有殺害,只有驅趕

卡里亞也求情道:『我不想走,一離開這裡,金翅鳥會殺了我,我很害怕!這裡的彎道,讓鳥族在天空中看不到我,留在這裡,我才安全。』

克里希納說道:『生命的本質在於流動,你因為恐懼而停滯在此,只會產生巨毒,污染水域。別讓恐懼麻痺你,要勇敢移動,你要有信心,會找到方法能夠存活下來。』

『要勇敢面對生活、在開放水域裡好好游泳;不要一昧的躲藏自己,躲藏的越多,越會傷害自己與周圍的人。』

卡里亞表示明白了,感恩克里希納的教導,與他的眾妻兒們,一起離開了沃林達文。

事實上,卡里亞蛇腦袋上已經劃上了克里希納的舞蹈印記;當牠能夠意識到頭頂上有著神的祝福之時,就有了足以抵禦金翅鳥威脅的能力。

Nag Nathaiya 是在瓦拉納西慶祝的節日(photo credit by Nandanupadhyay, cc  )

故事的尾聲

在印度的日常,人們對於蛇類的生物習性,是相當熟悉的。除了自然環境因素,更有機會接觸到牠們,必須學習與之相處外;印度的傳統文化中,也遍佈著蛇的意象。傳統上認為,當蛇蜷縮起來靜止時,是危險致命的;只有蛇在移動或打開蛇冠舞動時,才是安全的。這樣的情況,經常被比喻成生命的開展度:當一個人的生命足夠開展、生命之火足夠旺盛時,是健康且安全的。當一個人無法開展自己、將自己躲藏起來,便有如蜷縮的蛇,隨時有意外性的傷人傷己的危機存在。

克里希納降伏卡里亞是印度家喻戶曉的流行故事,幾千年來,通過各種傳統藝術形式與表演藝術,不斷輸出。到了當代,則是受歡迎的兒童讀本與卡通的熱門故事。而在每年的十一月到十二月之間,於北印度的瓦拉納西(Varanasi)會在恆河的杜勒西河壇(Tulsi Ghat)邊上,慶祝Nag Nathaiya 節。飾演克里希納演員,會從河壇上刻意立起的噶當巴樹上,躍入恆河中,在河面上演出降伏卡里亞大蛇的故事。

克里希納的故事就先講到這裡了。比起他的瀟灑歡快,作者在撰寫這篇文章的過程中,過程緩慢,寫寫停停。書寫的明明是輕鬆有趣的故事,卻不時卡頓,這說明了克里希納的能量與境界,絕非充滿緊張壓力的現代人,能夠輕易匹配上起。

(註一)噶當巴樹(Kadamba)與亞穆納河(Yamuna)在印度宗教意涵上,都與克里希納息息相關。噶當巴樹代表克里希納的愛與智慧之樹;亞穆納河女神為克里希納主要守護對象之一。

(註二)為里拉(Lila),神聖遊戲

來看印度舞蹈如何演驛

kalingan nartanam(簡短劇場版)

Sridevi Nrithyalaya舞蹈學校學生,以南印度的婆羅多古典舞蹈,演繹克里希納降伏卡里亞舞劇橋段。1:54秒處,可見克里希納手抓卡里亞蛇尾巴,展現經典勝利之舞姿。(點入影片

Excerpt from Kalinga Nartana – Sridevi Nrithyalaya – Bharathanatyam Dance

(完整故事版 點入影片

更多克里希納,延伸閱讀:

[克里希納爆漿大蛇-阿加蘇拉] A Short Story of Krishna Slaying Serpent Aghasura

[克里希納的神聖舞蹈]-拉斯里拉 Krishna’s Raas lila

*本文受邀於 榮格人文講堂_給大人的心理學 社團邀約,為該社團每月的神話專欄文章

About Me

Niki Saraswathi 劉季音
智慧告急,故與智慧女神同名
自2000年起旅印,18年間未間斷,正好見證了印度奇特的崛起。
學術專長為文學與文化研究。領域為神話分析、舞蹈表演藝術、當代文學與電影。
昔為印度古典舞蹈舞者、舞蹈創作者。
現任台灣印度研究協會研究員

© 2023 Niki Saraswathi All Rights Reserved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