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泛印度文化圈的荷麗節Holi Festival
印度荷麗節,又廣泛被稱之為『灑紅節』或『色彩節』,是個充滿繽紛色彩與活力歡樂的節慶。相對於基督教文化以復活節來對應萬物復甦的春季,印度教對春天的回應即是荷麗節;這也是暨秋季的排燈節(Diwali)後,印度曆法上的第二大節慶。即便在寶萊塢電影中,荷麗節場景經常成為重點吸睛的娛樂片段;以及丟擲七彩色粉的遊戲,也使得荷麗節的盛名遠播至海外,受到非印度文化圈的外國人群喜愛。然而,出乎想像的是,即使荷麗節是基於印度教典故的節慶,但卻不像排燈節一樣,廣泛被整個泛印度文化圈所共同慶祝。
換言之,除了北印度外;在南印度,只有卡納塔卡邦(Karnataka)積極參與,而其他南印度地區,荷麗節活動並不流行,且對於荷麗節有著不同的詮釋,或不同方式進行慶祝。


克里希納與愛人拉達嬉戲於荷麗節(神話劇截圖,根據著作權法為合理的使用範圍)

印度與台灣朋友在卡久拉霍(Khajuraho)慶祝荷麗節,右手邊為印度教家庭庭園中的神聖植物Tulsi(照片由Akash Tabla 提供)
傳統上,荷麗節在印度各地慶祝的時間點、天數與方式,依地區風俗民情有些許不同,但原則上為一夜一天,前後包含了火與水的元素:火祭與潑水、創造色彩。
而在典故意涵上,則落於三種層面:保護神毗溼奴保護信徒的故事典故、濕婆神燃燒愛神的故事典故,以及克里希納與愛人拉達相擁於春天的典故。
今天來著重講講,保護神毗溼奴保護信徒的故事典故:火與水之間的死亡與重生
第一天:北印度的荷麗卡(Holika)篝火祭:Holi Dahan
送走冬季,迎來春天,必先火祭。
火元素的功能為破壞既有的固化形體,將陳舊能量轉化成另一種型態,在破壞之際,為重生而做準備。因此在印度的傳統中,火元素扮演著『傳遞』的重要媒介;透過火祭,連結人間與另一個世界,開啟生命的另一個維度,作為轉化的前驅。
因此荷麗節第一天夜晚的荷麗卡篝火祭,格外重要。
要重生,必先徹底的死亡。

荷麗卡火祭(Holi Dahan)準備工作,於印度拉賈斯坦邦的久德浦(Jodhpur)
(photo credit by Sandra Cohen-Rose and Colin Rose, cc. )
傳統意義上,在冬季結束之際,春天萬物處於正要生發的狀態,冬眠停息的有害病毒與細菌、昆蟲與害蟲等,也一併復甦。火的燃燒,驅逐了有害物質,淨化空間。而人類在經歷一整年的勞動,與冬季的休養後,身上佈滿了惰性,需要淨化能量,以能跟上春天的節奏,重啟一年的新活力。
在其一的傳統故事上的呈現,是毗溼奴火焚女修羅荷麗卡,以保護信徒缽羅訶羅陀(Prahlada)的傳說。

瓦拉那西河階邊的荷麗卡與缽羅訶羅陀塑像。
圖片引用於美國史密森尼(Smithsonian)藝術博物館雜誌,攝影比賽作品。版權:© islahuddin ashraf
火焚荷麗卡
缽羅訶羅陀是作惡多端的修羅王-希蘭亞卡西普(Hiranyakashipu)的兒子。受到大梵天的恩澤保護,希蘭亞卡西普幾乎呈現無法被殺死的無敵之身,因而無比囂張狂妄,欲意佔領三界。不同於其父的越界,兒子缽羅訶羅陀卻是對保護神毗溼奴有著無比堅定的信仰。這惹得修羅王不悅,因此招喚來其妹-荷麗卡,準備除掉自己的兒子。
女修羅荷麗卡擁有一件具有法力的披肩,能夠使她免於任何火焚的傷害,這也是來自於梵天的恩典。荷麗卡受命於兄長,於是誘騙姪子與她一起端坐於篝火堆中,打算在大火燃起之際,讓火焰吞噬掉缽羅訶羅陀。
千鈞一髮之際,保護神毗溼奴現身,抽走了荷麗卡的保護披肩,覆蓋在堅定信仰的缽羅訶羅陀身上,而荷麗卡在尖叫聲中,被大火吞噬。
後續,欲殺子的修羅王-希蘭亞卡西普,也被毗溼奴的第四個化身-人獅那羅希摩(Narasiṃha),在符合梵天恩典的條件下,完美的擊殺了作惡的希蘭亞卡西普。

毗溼奴的第四個化身-人獅那羅希摩(Narasiṃha),在符合梵天恩典的條件下,完美的擊殺了作惡的希蘭亞卡西普。
神廟浮雕,12世紀,南印度卡納塔卡邦,貢獻給濕婆神的霍沙勒斯哇拉廟 (Hoysaleshwara Temple)一景 (photo credit by Ms Sarah Welch, cc )
從荷麗卡(Holika)一名而來的荷麗節(Holi)
因此在荷麗節的首日白天,人們要先做好Holi Dahan火祭的預備工作。例如:
以牛糞塑形成神話人物:缽羅訶羅陀與荷麗卡(Holika)、堆疊好柴火,以及還有其他相關的火供品,而後者依各地習俗有所不同。大致上有:丟擲香料、椰子、各種新鮮穀物、鮮花,各種木頭或糖製成小玩具等。
等待夜晚的吉時到來,人們在規定的時間內點燃篝火,丟擲火供品,接著圍繞著火源繞圈,誦念或唱誦咒語,讓身上過過火氣。根據科學原理,火焰帶來清新的空氣,有助於人腦的清晰,與氣場的更新。這其中,也有驅邪的意涵。
等待火焰燃燒完畢,也有人會將灰燼混合香料,塗抹在身上。

Holika Dahan (photo credit by SwaggieBiebs, cc. )
第二天Rangwali Holi:火後的重生、潑水帶來如色彩斑斕的新生命
印度傳統裡,火祭必然同時結合水元素的運用,這足以解釋,重大火祭都在河階邊進行。毀壞後的重生,循環式的生命型態,是印度的核心文化。
篝火祭結束後的隔日,人們會大規模的玩起互丟七彩色粉與潑水的遊戲,伴隨著歡樂的歌舞和笑聲。當身上佈滿了各式各樣的顏色,象徵春天的活力,浸染了全身,是充滿祝福的寓意。另外,水帶來生發、豐盛與重生的吉兆。
同時,人與人之間,也期望在遊戲互動之間,屏除恩怨與歧見、清除債務,放棄衝突與給予原諒;享受當下的春天,結交新朋友。
荷麗節的精神文化意義:被燃燒的荷麗卡究竟代表什麼?
在人們世代傳唱著荷麗卡與缽羅訶羅陀的燃燒故事時,上面標著『邪惡的』荷麗卡。大型篝火燃燒著『邪惡的女性』致死,這樣的場景並不陌生。然而,吊詭的是,在印度,荷麗卡依舊被普遍崇拜著,這又代表著什麼呢?
事實上,印度人雖然熟悉荷麗卡,但長久以來,在經典中,鮮少對荷麗卡所扮演的角色有所解釋或著墨。
荷麗卡為女性,是神聖披肩的擁有者,一開始是充滿保護性的。她的存在是抵禦恐懼,為力量、財富與繁榮的象徵;同時是女性的魅力的具體形式。當人們對權力、財富、繁榮、愛慾與恐懼,產生了無法節制的欲望時,荷麗卡於是變成有害且可怕的。人們將自身的負能量,投射在負向的荷麗卡身上,燃燒殆盡。而象徵堅定信仰心意的缽羅訶羅陀,經過火驗後,則被保留了下來。
印度的民俗學者們,對於荷麗卡的燃燒,多數的解釋為,燃燒負向,使其歸零,重啟良善的力量。
此外,對應到春天的重點,在於萬物的繁衍;燃燒荷麗卡,以火餵養,也帶有使愛慾能力濃烈的意圖。

Madan-Bhasma 『濕婆將愛神燒至灰燼』,1890,印度,石板印刷,收藏於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其他典故:
火燒與濕婆張開第三眼焚燒愛慾之神伽摩(Kama)的故事有關。荷麗節發生於偉大的濕婆之夜(Maha shivaratri)後的兩週,是有相連關係的。偉大的濕婆之夜,是濕婆神與帕爾瓦蒂女神的婚禮,但在他們結合之前,愛神伽摩為了助攻帕爾瓦蒂女神獲得隱士濕婆的青睞,射出了『愛慾之箭』。只有激發肉體慾望的結合,觸怒了濕婆,於是張眼燒死了愛神。
沒有愛慾之神的世界,對於需要繁衍的萬物來說,是黯淡的。而彩色的荷麗節,便是愛神重生的日子。
而另一個典故,則是克里希納和愛人拉達共乘鞦韆的Dol Purnima。愛人間的熾熱,隱射了春天的蓄勢待發、夏日的熱情無比。水的使用,在這裡是稍微降溫愛人之間的熾熱的熱情。
延伸閱讀:【節慶】 濕婆之夜(Maha Shivaratri):即將開始的黑暗神聖之夜

Dol Purnima (Photo credit by Puja Guha, cc)
後記:荷麗節的隱憂
荷麗節的原本的寓意美好,但隨著這個節日廣受印度海內外歡迎,且極具文化辨識度;近年來,開始因有泛政治化、成為強化印度教民族主義的工具之嫌疑,而令人詬病。除此之外,社會的治安問題,欲望的難以控制,也在荷麗節充分展露,特別是對於女性的性騷擾與侵害事件頻傳。部份意圖不軌的人士,藉由一句:Bura naa mano Holi hain (Do be angry, it’s Holi)『別在意,今天是荷麗節。』作為擋箭牌,刻意打破人與人之間的身體界線,利用節慶狂歡來觸摸他人,或惡意讓女性濕身,觀看女性淋濕的身體,享受樂趣與侵犯的整體快感。這種佯裝成『友好、友善』,社會上可以接受的性騷擾行為,將其視為受侵犯者理所當然的同意。
當然,以上上述的人身安全問題,在印度逐漸倍受關注,以及積極呼籲,以提昇社會整體共識。

在美國賓州的印裔社群,慶祝荷麗節。圖為美麗的卡達克(Kathak)古典舞者,擺出古典舞蹈的姿態。(圖:由Dr Pallabi Chakravorty教授所創立的Courtyard Dancers提供)
祝福保護v.s 毒害的七彩色粉
另外,令人歡愉的美麗色彩也暗藏危機。
在古時,顏色鮮艷的七彩色粉,皆源於有機的植物萃取物或礦石裡的礦物質。例如:硃砂或藏紅花的紅色,薑黃、萬壽菊的橘黃與黃色,鳳凰木、松針葉、印楝的綠色,藍芙蓉和藍花楹花的藍色與靛藍色,紅菜頭的紫色等。
這些有機物質,具有強化體內離子的功效,對於保護身體,避免遭受春天齊發的病毒侵害,有一定的幫助。
而今,隨著工業化與荷麗節大規模的慶祝需求,彩粉大多從天然原料,演變成化學合成物,因此在使用的過程中,伴隨著一定的危害性。
以下建議自我保護措施提供參考:
- 基於荷麗節是個『開放的季節』,保守一點,可選擇同一性別的慶祝派對,或小社群,或付費活動,可減少在顧及人身安全的緊張壓力下,玩得開心。
- 若想體驗公共場合的荷麗活動,建議結伴,且互相關照彼此的安全。
- 公共狂歡的場地,留意『飲品』
- 若被越界侵犯,即時大聲制止,表達不同意之立場。
色彩部份:
- 建議『由內到外』穿著可淘汰的舊衣,色彩上身後,是否可以清潔如新,看個人功力。
- 基於現在的色粉,多為化學合成,對皮膚眼睛或許可能具有一定刺激性;可於裸露的皮膚與頭髮上塗抹乳液或凡士林等。
- 避免戴隱形眼鏡,可配戴太陽眼鏡
- 遠離酒精和火源
- 去除色彩,先以油脂卸除,再進行肥皂等其他清潔用品,進行清潔。
更多荷麗節精彩照片,可至英國攝影師Kevin Standage網誌觀賞
荷麗節介紹到此,祝福大家荷麗節活力熱情滿滿。
*本文受邀於 榮格人文講堂_給大人的心理學 社團邀約,為該社團每月的神話專欄文章
About Me
Niki Saraswathi 劉季音
智慧告急,故與智慧女神同名
自2000年起旅印,18年間未間斷,正好見證了印度奇特的崛起。
學術專長為文學與文化研究。領域為神話分析、舞蹈表演藝術、當代文學與電影。
昔為印度古典舞蹈舞者、舞蹈創作者。
現任台灣印度研究協會研究員
© 2023 Niki Saraswath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