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古典舞系列五】美和恩典的雕像:奧迪西舞蹈 Odissi(下)

本文發表於2019年8月23日南亞觀察站 【印度古典舞系列】 
https://southasiawatch.tw/【印度古典舞系列五】美和恩典的雕像:奧迪西舞/

上集連結處【印度古典舞系列五】美和恩典的雕像:奧迪西舞蹈 Odissi(上)

挑戰著人體工學的三重彎曲結構,是奧迪西古典舞蹈最令人驚豔的特徵,這也使舞者呈現出宛如雕像般極致的力與美。 圖為藝術家安延佳珠子,來自Srjan舞蹈學院。除了精湛的舞技外,安延佳珠子的舞蹈呈現出一種陰柔力量中的穩健強度,其情緒表達非常豐沛細緻,只能以juicy 來形容,恰巧也符合了印度拉莎美學「美味多汁」的原意。 (圖片) 陳怡靜
繼續閱讀 “【印度古典舞系列五】美和恩典的雕像:奧迪西舞蹈 Odissi(下)"

【印度古典舞系列五】美和恩典的雕像:奧迪西舞蹈 Odissi(上)

本文發表於2019年8月23日南亞觀察站 【印度古典舞系列】 
https://southasiawatch.tw/【印度古典舞系列五】美和恩典的雕像:奧迪西舞/

凱爾盧赫倫•莫帕特拉(Kelucharan Mohapatra)是近代奧迪西舞蹈藝術的代表性人物,對奧迪西舞蹈傳統做出巨大的貢獻。在注重傳統師徒體制而聞名的Nrityagram舞蹈學校中的寺廟,雕畫著凱爾盧赫倫•莫帕特拉大師的雕像;其在奧里薩邦受到敬仰的地位無以言喻。 (圖片) Odisha Sun Times

位於印度東部沿海,棕櫚樹迎風搖曳、洋溢著熱帶氣息,比鄰孟加拉灣的奧里薩邦(Odisha),歷史悠久,擁有豐富多元的文化遺產與自然景觀。西元前4到5世紀間,奧里薩邦沿海港口,是航海商人帶來經濟活動與傳播印度文明的據點;西元前3世紀時,曾是佛法興盛的羯陵伽王國,是大乘佛教的搖籃地,以及金剛乘的發源地;7世紀時,玄奘大師遊歷此地,見證了佛法輝煌的年代。奧里薩邦內充滿了印度教、耆那教與佛教豐富的考古遺址,其至今仍以印度教為主要信仰,現為直轄市的普里(Puri)無疑是印度教的聖地,亦是宇宙之神賈格納(Jaganath)的故鄉。同區往東北方的科納克太陽神廟(Konark Sun Temple),名列聯合國世界遺產,在神廟的舞蹈大廳(Mata mandir)裡,佈滿了古老輝煌的石雕;成千上萬栩栩如生、千嬌百媚的舞蹈雕刻,敘述了奧里薩邦的古典舞蹈奥迪西舞蹈的光輝傳奇。

繼續閱讀 “【印度古典舞系列五】美和恩典的雕像:奧迪西舞蹈 Odissi(上)"

【印度古典舞系列四】聖潔的野台戲藝術:庫奇普迪舞蹈 Kuchipudi(上)

本文發表於2019年8月13日南亞觀察站 【印度古典舞系列】 
https://southasiawatch.tw/【印度古典舞系列四】聖潔的野台戲藝術:庫奇普/


庫奇普迪舞蹈暨婆羅多舞蹈的天才藝術家,瑪麗卡薩拉巴伊(Mallika Sarabhai),將其自幼積累的藝術能量與國際知名度,發揮投注在藝術創作、女權運動與環境保護。之後,她也投入政治領域,以藝術力量力倡社會改革運動。 (圖片)

安德拉邦(Andhra Pradesh)位於印度東南方,東鄰孟加灣,南與泰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為鄰;西邊是卡納塔克邦(Karnataka),北邊緊連馬哈斯特拉邦(Maharastra)。邦內有兩條重要河川,分別是哥達瓦里河與克里希那河。它們發源於馬哈斯特拉邦的高山,向東注入孟加拉灣,一路灌溉肥沃的土地。安德拉邦為世界貢獻了豐富的手工織品、進行染色的植物用油與原料,以及不同形式的表演藝術;世界著名的庫奇普迪舞蹈便誕生於此。

繼續閱讀 “【印度古典舞系列四】聖潔的野台戲藝術:庫奇普迪舞蹈 Kuchipudi(上)"

【印度古典舞系列三】嬌媚的幻相女神:摩希尼亞坦舞蹈 Mohiniattam(下)

本文發表於2019年8月9日南亞觀察站 【印度古典舞系列】 
https://southasiawatch.tw/嬌媚的幻相女神:摩希尼亞坦舞蹈-mohiniattam

上集連結處【印度古典舞系列三】嬌媚的幻相女神:摩希尼亞坦舞蹈 Mohiniattam(上)

摩希尼女神與修羅王鬥智,進行舞蹈競賽的故事,至今仍是表演藝術中著名精彩的喬段之一。印度當代的神話電影、電視劇中,仍經常能看到這段有趣的故事 (圖片)
繼續閱讀 “【印度古典舞系列三】嬌媚的幻相女神:摩希尼亞坦舞蹈 Mohiniattam(下)"

【印度古典舞系列三】嬌媚的幻相女神:摩希尼亞坦舞蹈 Mohiniattam(上)

本文發表於2019年8月9日南亞觀察站 【印度古典舞系列】
https://southasiawatch.tw/嬌媚的幻相女神:摩希尼亞坦舞蹈-mohiniattam

喀拉拉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出美麗風光與獨特的藝文風情 (圖片)

位於印度最南端的喀拉拉邦,西有高止山脈,沿海為阿拉伯海,其隔絕又開放的天然地理環境注定了喀拉拉邦複雜且非凡的歷史與文化成就。千年來,阿拉伯海為喀拉拉邦帶來了多元的異國文化;西邊山脈同時將其與印度南部的其他省邦隔開,使其形成一個孕育出無數獨特且珍貴的藝術文化資料庫。喀拉拉散發著令人難以忘懷的異國情調,同時保有本土精神;有如神話中美麗迷人的摩希尼女巫,善巧魅惑地舞動著幻相,鼓動著人心,本質上從未屈服。古典舞蹈之一的摩希尼亞坦舞蹈就在這充滿神秘魅力的文化搖籃中,孕育而生;是印度八大古典舞蹈中最具有女性魅力、充滿色彩且精緻的舞蹈。

繼續閱讀 “【印度古典舞系列三】嬌媚的幻相女神:摩希尼亞坦舞蹈 Mohiniattam(上)"

【印度古典舞系列二】阿薩姆的靈性瑰寶:薩特里亞舞蹈Sattriya (下)

本文發表於2019年8月6日南亞觀察站 【印度古典舞系列】
https://southasiawatch.tw/阿薩姆的靈性瑰寶:薩特里亞舞蹈sattriya/

上集連結處【印度古典舞系列二】阿薩姆的靈性瑰寶:薩特里亞舞蹈Sattriya (上)

薩特里亞舞者穿著阿薩姆絲綢所製成的舞衣上,有代表當地自然風光與人文美學的象徵圖案。女性加入薩特里亞舞蹈的演繹後,使其增添了精緻感與多樣性。《左圖》為知名的舞蹈藝術家Mridusmita Das女士,因其對薩特里亞舞蹈的特殊貢獻,榮獲印度最高音樂舞蹈學院獎項。現為尼赫魯大學博士生,ICCR合作藝術家 (圖片)《右圖》為Ramkrishna Talukdar是近代最重要的薩特里亞舞蹈藝術家之一、舞蹈博士;亦是培訓、保存和推廣薩特里亞舞蹈的重要推手。其著作成為舞蹈教科書;於2017年獲得印度最高音樂舞蹈學院總統獎。培育出許多知名的藝術家,如Mridusmita Das女士 (圖片)
繼續閱讀 “【印度古典舞系列二】阿薩姆的靈性瑰寶:薩特里亞舞蹈Sattriya (下)"

【印度古典舞系列二】阿薩姆的靈性瑰寶:薩特里亞舞蹈Sattriya (上)

本文發表於2019年8月6日南亞觀察站 【印度古典舞系列】
https://southasiawatch.tw/阿薩姆的靈性瑰寶:薩特里亞舞蹈sattriya/

阿薩姆人最愛在四月跳著碧湖舞,慶祝春天的來臨 (圖片)

阿薩姆邦 (Assam)位於印度東北方,緊鄰喜馬拉雅山,境內丘陵和山谷遍佈。號稱「梵天之子」的布拉馬普特拉河 ( Brahmaputra River)流遍其境,盛產著阿薩姆茶與阿薩馬絲,美麗的阿薩姆邦亦是豐饒女神卡馬基亞 ( Kamlakhya)的故鄉。「阿薩姆」之名源於梵語阿娑母(Asom),為「無以倫比」之意。阿薩姆歷史悠久,石器時代便有人類居住的遺跡紀錄;同時也是南亞和東南亞文化的匯流中心。因其地理環境而誕生出了豐富多樣的宗教、舞蹈、音樂等文化,特別是民間舞蹈,如知名的碧湖(Bihu)舞蹈等,不過可惜鮮為非本地人所廣知。即便如此,眾多文獻與雕刻銘文等紀錄,仍舊清楚記載了阿薩姆邦悠久且強盛的音樂和舞蹈傳統。

繼續閱讀 “【印度古典舞系列二】阿薩姆的靈性瑰寶:薩特里亞舞蹈Sattriya (上)"